![](/images/img/pc_fix_foot_07.png)
![](/images/img/pc_fix_foot_10.png)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組建的首批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校占地面積1200余畝,在校生19000余人,專任教師848人(教授、副教授356人)。2023年開設普通全日制高職教育專業52個,“3+2”全日制普通專本連讀專業1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2個。
建有國家級重點建設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10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9個。技能大賽成績出類拔萃,學生在國家級各類技能競賽中有800多人(次)獲獎,湖北省舉辦七屆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學校六次榮獲全省高職組總分第一名。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歡迎,2022年榮獲全國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先進示范單位。
校園環境優美、教學條件優越、綜合實力雄厚、辦學成效顯著,已成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單位、國家首批優秀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首批百所現代學徒制試點高職院校、“全國職業院校教學管理案例50強”單位、“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單位,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職院校之一。
招生專業:臨床醫學專業
主要面向基層醫療衛生行業,培養具有一定醫學職業素養,掌握臨床醫學專業必備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能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從事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社區全科醫生、公共衛生管理等崗位的專門人才。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為國家骨干專業。校內醫學實訓大樓總面積500O余平方米,建有基礎醫學實訓室、臨床醫學實訓室共50余間,實驗實訓設備齊全;有直屬和非直屬附屬醫院各一家,校外二甲以上實習基地30余家,能滿足校內實訓和臨床實習的需要。
工作目標
為進一步加強全市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培養基層醫療衛生人才,不斷提升鄉村醫生隊伍素質和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根據2021年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萬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項目定向培養實施方案》文件精神,委托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一批具備大專學歷,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扎根基層服務的鄉村醫生,切實筑牢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提高村醫醫療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
1、培養對象:黃岡籍高中畢業生。培養對象須與所在縣(市、區)衛生健康局簽訂畢業后回縣服務《定向就業協議書》。
2、培養方式:學制三年,就讀專業臨床醫學。
3、招生人數:2023年共招錄158人,錄取對象為參加普通高考并達到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相關專業錄取分數線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1、資助經費。“鄉村醫生定向培養計劃”定向委托培養經費為每人每年10000元(學費、生活費補助各5000元),學費由縣級財政全額承擔,生活費由縣級財政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給予補助。學員因個人原因不能正常畢業的,全額退還已享受的學費和生活費補助。
2、定向實習就業。定向委托培養生臨床實習由所屬衛生部門接收并統一安排到本區域醫療單位進行,免收實習費,完成學業并取得畢業證書后,采取“鄉管村用”方式,由各縣(市、區)衛生健康局根據工作需要、本人意愿和就近便利原則,安排到村衛生室工作,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資格,享受政策規定鄉村醫生待遇。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行政區域內鄉村醫生的聘用、注冊和管理工作;鄉鎮衛生院受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委托,負責轄區內鄉村醫生的業務指導、考核和管理。所在的村民委員會負責為村衛生室醫生提供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并對鄉村醫生服務進行監督和管理。
3、享受待遇。各縣(市、區)政府應充分保障委托培養的村衛生室醫生享受政策規定的鄉村醫生待遇,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合理調整鄉村醫生各渠道補助標準,逐步提高鄉村醫生待遇水平。各地要支持在崗鄉村醫生按政策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鼓勵符合條件的在崗鄉村醫生以個人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4、服務期限。鄉村醫生定向委托培養生的服務期限為5年,每年考核一次。服務期內,允許在村級流動。服務期滿后,允許在本縣(市、區)范圍內流動。
5、約束措施。凡違反《鄉村醫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協議書》規定義務,未能在鄉村醫生崗位工作達到規定年限,年度考核認定為不合格,記入誠信檔案,并根據《鄉村醫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協議書》規定,退還政府資助的學費和生活補助費,并承擔違約金。
1、志愿填報之前培養生須到當地鄉鎮衛生院報名并填寫《黃岡市鄉村醫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志愿表》;
2、各縣(市)區衛生健康局對培養生信息進行審核、面試和備案;
3、考生審核通過后需將黃岡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第一志原進行高考志愿填報,達到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的相關專業錄取分數線即可發放錄取通知書;
4、各縣(市)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與定向委托培養生簽訂《鄉村醫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協議書》。
學校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南湖桃園街109號
聯系方式:0713-8345082
江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學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2001年10月,經教育部批準,在原江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武漢教育學院、武漢市職工醫學院四校基礎上合并組建新江漢大學。2002年6月,學校整體搬遷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4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
上海體育學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簡稱“上體”,是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體育類普通高等學校,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試點建設單位。學校入選中國政府獎學金資格學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試點院校、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上海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北京體育大學(Beijing Sport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簡稱北體大,由國家體育總局直屬,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務院確定的首批全國重點院校、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的高等體育院校。
武漢體育學院原名中南體育學院,是新中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2001年調整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