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職教中心始建于1983年,前身為禮泉縣西張堡高級職業中學。2005年縣委、縣政府選址新建,2008年遷入現址并更名為禮泉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設有機電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學前教育、管道與焊接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現代農藝技術、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農副產品加工與保鮮等專業,在校學生1422人。生均校園面積73.1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積43.6平方米,生均綠化面積19.69平方米,生均圖書42冊。學校建有400米環形跑道、140米直道的標準運動場,擁有5個籃球場以及排球場、羽毛球場,建有乒乓球臺20余個。學校率先推行“工學結合、課程置換、崗位見習、基地實習”的就業保障措施,先后與中紡集團、廣東森仕服裝有限公司、青島海爾集團、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等50多家企業、院校簽訂了就業安置、聯合辦學協議,使學生的安置無后顧之憂。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陜西內地”為安置網絡的就業特色。學校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歷年高考升學率本科達30%以上,高職達100%。學校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依照縣委縣政府文件,堅持“依法組合、優勢組合、利益共享”的原則,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為職業教育打破條塊分割,沖破部門藩蘺,集中全縣職業教育資源優勢的整合思路,實行“培訓項目由政府統一安排,培訓資金由財政統一管理,培訓任務由職校統一承辦”的“三統一”模式辦學,建立起“中心”+“基地”的大職業教育培訓格局。將縣職教中心、縣委黨校、縣行政學校、縣教師進修學校、縣就業培訓中心、縣農廣校、縣衛生學校以及黨群、政法、人社、農林、科教文衛等部門的教育培訓資源進行整合,組建全新的禮泉職教中心。辦學以來,學校先后被陜西省委、省政府列入重點建設和規劃支持建設縣級職教中心50強學校,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316督導評估先進集體,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標準化縣級職教中心、咸陽市現代農業區域職教中心、咸陽市綠色文明學校,被禮泉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連年來北縣委縣政府命名為“先進集體”及“教學質量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電子電工專業師資力量:教師人數28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數1人,中級職稱教師數12人,初級職稱教師數10人,具有行業企業經歷的教師3人,兼職教師總數2人。專業設施:校外實習基地:蘇州中泰有限公司、蘇州富順鴻電子有限公司等現有設備:130臺(套)
1、在我校就讀免收學費; 3、學習期滿,成績合格,發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供用電技術、焊接技術專業學生同時考取操作證;
4、所有合格畢業生學校均保證安置,且跟蹤服務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