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中職業教育中心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渝中半島浮圖關公園,是一所集人文氣息、現代氣息于一體的園林式校園。學校辦學歷史悠久,由鄧小平、賀龍于1952年親自創建,并任命了首任校長。學校是第二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單位,2014年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學校開設有美發與形象設計、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護理、學前教育、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數控、會計等11個專業。我校畢業生雙證率達100%,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學校不斷增設基礎設施實訓設備,現擁有“水之語”美容美發會所、重慶科馬汽車美容公司、重慶瑞派科技有限公司、渝中區福利院等四個生產性實訓基地。中央財政部支持建設的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1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1個。
學校堅持內涵發展、全面提升辦學質量。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已成為在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骨干專業。近幾年來,學校師生參加全國中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共獲得6個金獎,7個銀獎,11個銅獎;參加全國中職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獲得1個金獎。
學校重視專業建設,美發與形象設計、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和護理等4個專業為國家中職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學前教育、會計等為重慶市骨干建設專業。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數控等為學校重點打造的精品專業。學校著力打造數字化校園特色項目,教室顯示設備全部為互動式電子白板,全校范圍內網絡覆蓋無盲點。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澳大利亞、英國、美國、韓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師生出國深造和交流提供了條件。學校堅持“校企融合、產教一體”的辦學思想,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先后與80余家知名企業簽定了合作協議,開展合作項目。
物聯網專業介紹:
物聯網,起源于傳媒領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在現階段,物聯網是借助各種信息傳感技術和信息傳輸和處理技術,使管理的對象(人或物)的狀態能被感知、能被識別,而形成的局部應用網絡;在不遠的將來,物聯網是將這些局部應用網絡通過互聯網和通信網連接在一起,形成的人與物、物與物相聯系的一個巨大網絡,是感知中國、感知地球的基礎設施。
物聯網就業方向:
目前,教育部審批設置的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本科專業中有“物聯網工程”、“傳感網技術”和“智能電網信息工程”三個與物聯網技術相關的專業。此三個專業從2011年才開始首次招生,首屆畢業生于2015年畢業,但整體人數較少,所以,無法從往年的就業率來判斷未來的就業情況,但可從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和人才市場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該專業未來的就業形勢。
作為國家倡導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物聯網備受各界重視,并成為就業前景廣闊的熱門領域,使得物聯網成為各家高校爭相申請的一個新專業,主要就業于與物聯網相關的企業、行業,從事物聯網的通信架構、網絡協議和標準、無線傳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中科院院士、華東師大軟件學院院長何積豐表示,未來的物聯網技術要得到發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進、芯片推廣、程序算法設計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這些的關鍵是如何培養人才。柏斯維也指出,從整體來看,物聯網行業是非常需要人才。
其實,從人才市場的需求來看,無論是物聯網專業還是云計算專業的人才都是炙手可熱的,但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的。很多單位和企業不但要求應聘者須是碩士以上學歷,還要求有幾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對此,企業紛紛表示,做核心的研發工作或核心的基礎架構是需要一些經驗積累的,本科應屆生一般不具備這些經驗。
因為物聯網是個交叉學科,涉及通信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RFID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等多項知識,但想在本科階段深入學習這些知識的難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聯網研究院從事核心技術工作的職位都要求碩士學歷,因此本科畢業生可從與物聯網有關的知識著手,找準專業方向、夯實基礎,同時增強實踐與應用能力。
面對現在大學生畢業就業難的情況下,物聯網領域卻急需相關專業的人才,同時物聯網行業內前景大好,這也是成為高校熱門專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工信部以及各級政府所頒布的規劃來看,物聯網在未來十年之內必然會迎來其發展的高峰期。而物聯網技術人才也勢必將會“迎娶”屬于它的一個美好時代。